2018

〈美麗世界在哪裡?探訪英國利物浦城市雙年展〉
刊載於《藝術收藏+設計》2018年9月號132期

〈行星花園,培養共存——歐洲雙年展在巴勒摩〉
刊載於《藝術收藏+設計》2018年9月號132期

〈親愛的歷史,我們不需要另一個英雄——柏林雙年展紀錄〉
刊載於《藝術收藏+設計》2018年9月號132期

〈橫跨世代的帝國之路——倫敦國家美術館愛德華‧魯沙個展〉
刊載於《藝術收藏+設計》2018年10月號133期

〈未來的演化進程?——蛇形藝廊「皮耶‧雨格:環境個展」〉
刊載於《藝術收藏+設計》2018年11月號134期

〈V&A博物館電玩展及其設計、遊戲與擾動〉
刊載於《藝術收藏+設計》2018年11月號134期

2019

〈如果那只是個居所而我們不能稱之為家?——倫敦 Wellcome Collection「與建築物共處」展覽〉
刊載於《藝術收藏+設計》2019年2月號137期

〈以生命、死亡與重生為主題——比爾·維奧拉與米開朗基羅的跨世紀對話〉
刊載於《藝術收藏+設計》2019年3月號138期

〈建築師與藝術家所共創的未來——白教堂藝廊「這就是未來嗎」展覽回顧〉
刊載於《藝術收藏+設計》2019年5月號140期

〈來自俄羅斯多彩民間的前衛藝術──細賞娜塔莉亞‧岡察洛娃之作〉
刊載於《藝術收藏+設計》2019年7月號142期

〈光陰停駐的沙漠——西班牙Joya: AiR駐村研究計畫〉
刊載於《藝術收藏+設計》2019年9月號144期

〈從銀版攝影法到前衛當代:V&A博物館收藏中的攝影史〉
刊載於《藝術收藏+設計》2019年10月號145期

2020

〈圈豢於博物館中的世界森林〉
刊載於《藝術收藏+設計》2020年4月號151期

〈科學與藝術中性別二元論的重塑與顛覆〉
刊載於《藝術收藏+設計》2020年4月號151期

〈在社交距離時代的當代藝術〉
刊載於《藝術收藏+設計》2020年5月號152期

2021

〈關於你沉默的鄰居,或他腦中的狂想──黃炳創作中的荒謬現實〉
刊載於《藝術收藏+設計》2021年9月號168期

〈自己生活的地球自己設計─在地理工程之後〉
刊載於《藝術收藏+設計》2021年9月號168期

〈「混!」——海沃藝廊的英國當代繪畫現場〉
刊載於《藝術收藏+設計》 2021年11月號170期

〈當海洋就是一碗濃湯——塑膠湯計畫〉
刊載於穀米機工團隊官網

2022

〈如何與記憶共存?從當代藝術展覽《碎片記憶的網》看見韓國與台灣戰後歷史的交會〉
刊載於可口雜誌 2022/07/26

〈沈浮在虛幻的數據汪洋——淺談大臺北藝術雙年展〉
刊載於台新藝術ARTalks 2022/12/19

2023

聲音藝術 | 專訪 | 聲音藝術家鈴木英倫子:光影與聲音的即興演出
刊載於SOL聲活圈 2023/04/18

So Yo Hen | Beyond Converging Taiwan’s Colonial History in a Paper House
«MOMENTUM 12: Together as to gather» w/ Annette An-Jen Liu

2024

澳洲伯斯的實驗音樂場景|Audible Edge 音樂節
刊載於SOL聲活圈 2024/07/18

科技大樓裡的當代藝術展覽 — —麻省理工學院所推廣的藝術、文化與科技
刊載於融聲創意官網 2024/07/22

聲音藝術 | 專訪 | 採集城鎮和田野的聲音——藝術家吳燦政的《台灣聲音地圖計畫》
刊載於SOL聲活圈 2024/08/26

聲音藝術 | 專訪 | 聲音藝術家Kamal Sabran:在「聲波薩滿」音樂祭裡的「睡眠課」
刊載於SOL聲活圈 2024/11/05

「Curatoké:表演策展人學院」 穿梭在完成與未完成之間的10日觀察
刊載於台北表演藝術中心影音文章 2024/11/25

聲音藝術 | 專訪 | 台東聲音藝術節:廖于萱走入淺山,用聲音記錄生物多樣性
刊載於SOL聲活圈 2024/12/10

2025

聲音藝術 | 專訪 | 林彥君個展「洄鳴」:捕捉蜻蜓振翅時稍縱即逝的聲響
刊載於SOL聲活圈 2025/01/13

自由聲響裡的秩序與詩意: 國美館「無序樂章:聲音藝術之旅」
刊載於博物之島 2025/06/10

熱帶種植園裡的暗影: 在吉隆坡伊爾罕美術館探索殖民歷史
刊載於博物之島 2025/08/13